首页 > 大使/使馆活动
让共同发展之花在文明对话中绽放
2021-09-30 16:24
 

    9月26日,驻利比亚使馆临时代办王奇敏在利媒体发表题为《让共同发展之花在文明对话中绽放》的署名文章,利比亚《二月报》、萨玛通讯社全文刊登,利比亚官方通讯社摘发了文章主要内容。全文如下:

 

9月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以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办,包括利比亚文化和知识发展部专家办公室主任哈利法博士在内的来自中国和阿盟及其成员国的40多名官员和学者在线上齐聚一堂,围绕“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阿文明交流”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

中阿文明交流源远流长,自古丝绸之路始,再到今日的“一带一路”,中阿两大文明的交流从未终止。正是在每一次平等对话、团结合作中,在每一次文明的火花碰撞中,两大文明绽放出了独树一帜的文明之花。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之际,中阿应当继续守望相助,加强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文明对话。

文明对话首先就要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历史文化自然会造就不同的文明和社会制度。文明本无高低之分,世界上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政治制度、一种发展道路、一种价值观念。如果我们讲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可以普世应用而不加以改变,那就是忽视了文明的多样性,忽视了不同民族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宝贵文明结晶。

人类历史在不断迁徙中发展,随之产生的是频繁的商品交换,以及技能和思想的交流,文化交流恰好是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世界文明发展之旅中,中阿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阿拉伯国家的医学、天文学等知识和香料、药物等传播到了亚非欧大陆更多的国家。文明实现了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文明对话要做到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目前在部分国家“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这种论调怀着唯我独尊的自大心理,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把一种规则强加于人,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然而现实来看这种论调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破坏了世界和平与稳定。文明的交流应在相互尊重前提下平等相处、共商世界命运,促进热点问题解决。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历来有着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平等相待的优良传统,中阿双方要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有关热点问题尽早得到公正解决,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各个文明和谐共处。

   在研讨会上,利比亚文化和知识发展部专家办公室主任哈利法博士赞扬了在传播宽容、相互尊重和为共同利益服务的文化框架内为促进文明关系所作的深入努力,他希望进行负责任的知识对话,这种对话应基于事实并以一切积极的因素为基础,促进平等的关系,采用基于权利和正义的标准,为各国和全人类服务。

 

文明对话离不开民心相通。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民心相通意在传承加强理念沟通,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现实需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阿人民守望相助,凝聚团结抗疫共识,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抗疫合作的典范,新冠疫苗、医疗物资援助源源不断。双边层面,中国政府为利比亚人民提供了多批抗疫物资援助,中国外交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举办多期视频交流会,邀请中国专家学者分享经验、答疑解惑。同时,增进民心相通是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客观要求,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也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民心相通是各国最深入、最持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

中阿双方应坚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摒弃意识形态偏见,跨越文明冲突,尊重各国立足国情和实践形成的发展道路,在团结包容的基础上倡导平等对话,巩固双方文明交流;应加强中阿两大古老文明对话,为中阿关系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应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夯实中阿合作的人文根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愿同阿拉伯国家一道努力,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